咨询电话

18919809996
最新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认证

我国首个碳标识认证制度落地,将催生5000亿新蓝海市场(中国碳标识认证体系:“核算-认证-标识-监管” )

发布日期:2025/3/31     浏览 次  
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  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 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 ISO5000能源管理体系认证 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 ISO20000信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 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 HACCP 合规管理体系认证  碳管理体系认证 碳足迹 温室气体核

我国首个碳标识认证制度落地,将催生5000亿新蓝海市场(中国碳标识认证体系:“核算-认证-标识-监管” ) 

原创   首席研究员 新质生产研究院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国家认监委于2025年3月20日正式发布的《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(试行)》及中国产品碳足迹标识,标志着我国首个系统性、全国统一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诞生。这一制度不仅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关键路径,更是重塑产业竞争格局、引导绿色消费的里程碑事件。     

 0 1   

 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与认证体系     

      《通用实施规则》首次构建了覆盖产品“从摇篮到坟墓”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与认证体系,其核心突破体现在三大维度:

 1. 科学认证框架 •  核算范围:涵盖原材料获取、生产加工、仓储运输、使用及废弃回收五大环节,要求企业建立全链条碳数据追踪能力。  •  认证模式:采用“初始检查 + 产品碳足迹核查 + 获证后监督督”的三重验证机制,确保数据真实性与持续改进。  •  动态管理:认证证书有效期2年,证书有效性通过获证后监督保持,防止“一次性认证”导致的漂绿风险。   

2. 标识的双重功能     中国产品碳足迹标识以绿色“脚印”为核心视觉符号,兼具信息传递与行为引导功能: •  消费者端:主标识展示单位产品碳排放总量,扫码可查看供应链各环节碳排占比、减碳技术应用等详细信息。  •  企业端:标识数据需经第三方机构核验,形成市场倒逼机制,推动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和供应链管理。    

 3. 制度衔接性 规则明确要求采用国际通行的生命周期评价法(LCA),同时嵌入我国重点行业特征参数库,为未来与国际规则对接预留接口。 
     中国产品碳足迹标识宜以绿色为主,通过“脚印”图形展示“碳足迹”概念, 以阿拉伯数字格式 (单位为 kgCO2e) 披露产品碳足迹量化结果,标识下方附二维码,通过链接提供详细产品认证信息。     

     0 2    

核算-认证-标识-监管      

  1. 首批碳标识认证重点产品筛选逻辑 首批10类产品锚定三大战略维度: •  外贸突围型:锂电池、光伏组件(应对欧盟碳壁垒)  •  减排主力型:钢铁、水泥(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超40%)  •  消费驱动型:纺织品、电子电器(引导绿色消费转型)   2. 全生命周期数据穿透 •  核算边界:要求覆盖 “原材料获取-生产-运输-使用-废弃”五大阶段  •  供应链追溯:二级供应商数据接入(如光伏硅料溯源至工业硅冶炼环节)  •  动态更新机制: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,数据篡改风险降低90%以上   3. 标识规范 •  标识规范: 主标识为绿色碳足迹图形+量化数值(如“2.3kg CO₂e/件”) 强制附加动态二维码,链接年度核查报告   
     
     0 3    
  市场重构:催生新赛道      
  1. 碳数据服务产业 •  核算软件:碳排放核算类AI平台,LCA计算速度提升200倍  •  区块链存证:提供区块链存证服务,存证成本降至0.03元/条  •  核查服务:认证机构产品碳标识认证及数据核查。   2. 低碳技术交易市场 •  技术池:低碳专利共享库及交易平台  •  碳汇金融:碳汇交易  •  绿色金融:碳标签挂钩债券发行利率下浮15-20BP。 
      
     0 4    
  企业行动指南      
  STEP 1 合规性自检 •  对照实施规则建立18项保证能力清单  •  重点核查能源计量设备校准记录 
   STEP 2 认证路径选择 •  出口导向型企业:建议同时申请国际认证  •  内销为主企业:优先获取基础产品认证  •  中小企业:可参与行业联合认证计划 
   STEP 3 数据体系搭建 •  建立碳数据中台  •  部署IoT监测设备  •  开发供应商数据协同平台 
   STEP 4 标识价值挖掘 •  营销应用:引导低碳消费  •  金融对接:认证证书可质押获取绿色信贷    
     0 5    
  结 语      
  结语:建议企业把握2025年试点窗口期,完成 “数据系统建设-低碳技术储备-认证试点”的全链条布局。随着认证结果将接入海关信用体系、ESG信披平台,碳管理能力正成为全球产业链准入的刚性门槛。在这场绿色革命中,唯有将碳战略融入企业基因,方能抢占未来十年的产业制高点。
=_= 相关资讯 =_=
Copyright © 2022 版权所有 甘肃绿碳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  备案号:陇ICP备2022000826号-1  

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4053号

电话

18919809996

二维码

置顶